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视频中心 健康科普 医院公告 院所新闻 科学研究 优惠活动 招聘专栏 医保信息
得了胃息肉会变成胃癌?

上传时间:2021-06-05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医学标准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
       通俗的说,就好比皮肤上长出的漂亮的瘊子,可以是一个独行侠占山为王,也可以是梁山108将,甚至是群魔乱舞。
       它们有的天良未泯,有的丧尽天良。
       它个头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中的像绿豆,大的如花生米,甚至像核桃。 
       如果长了数不清的大小不等的息肉,那就是胃息肉病,这大多是出身不好,与基因有关。
       胃息肉有哪些?
       胃息肉大体上可以分为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特殊息肉这几种。
       1、腺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2cm的广基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
       它是潜在杀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
       所以对这些息肉要定期复查,只要一露头就切,务必斩草除根。
       2、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必担心。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大约40%的会完全消退。
       但还是提醒你,尽管它一般不会癌变,如果比较大(>2cm),还是要切除为好。
       3、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是所有胃息肉中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以胃底和胃体处多见。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
       前者分散发性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异型增生灶发生率<1%,所以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但近年来的报道显示,有个别癌变病例。)
       后者家族性大约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
       4、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
       ①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
       ②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
       ③家族性息肉病:胃部的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发现胃底腺息肉未必是坏事
       1、胃底腺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
       在胃内发现胃底腺息肉往往提示我们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国际公认的I类致癌物。可引起溃疡、胃炎、胃癌等多种疾病。
       国外有医生在研究了10万人的胃镜检查后发现:在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低于0.1%;而没有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可达13%。
       2、胃底腺息肉与胃炎、胃癌
       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基本上不会得胃癌。
       散发型的胃底腺息肉癌变极为罕见。胃底腺息肉与胃癌呈负相关。
       研究者在研究了10万人的胃镜检查后还发现: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无人患上胃癌。而没有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有178人发现了胃癌。
       同时,发现胃底腺息肉的患者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而且发现胃底腺息肉往往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更提示不会发生胃癌。
       胃底腺息肉需要治疗监测吗?
       胃底腺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发现胃底腺息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对于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和监测,您还需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对于40岁以下发现多个胃底腺息肉。或病理提示存在异型增生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以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可能。

上一条: 樱桃健康又防癌如何挑选?

下一条: 世界红十字学会日常急救常识

电话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