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病
爹妈半条命
经历过的家长都懂
近期
手足口病
进入高发期
在3岁内更为常见
高烧不退
满口水疱
吃不下睡不好
......
宝宝得了手足口病
苦的不仅仅是孩子
家长们更是紧张和焦虑
这份预防知识建议收藏!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至少有20多种病毒类型,我国常见的2种-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CV-A16)易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出疹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为6月龄-5岁,多发于夏秋季。
在被感染后一般2天~7天突然发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食欲下降等症状,重症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可导致死亡。
如何传播的?
Part.1
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Part.2
经呼吸道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经呼吸道造成感染;
Part.3
经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Part.4
交叉感染: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场所,若通风条件差,公共设施无法及时消毒,易造成交叉感染。
哪些情况需就医?
Part.1
若持续高热39.0℃以上,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Part.2
发热伴嗜睡,头痛,呕吐,惊厥。
Part.3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出冷汗,四肢凉,皮肤湿冷。
Part.4
身体无力,脖子僵硬,站立不稳。
中招了怎么办?
01、注意隔离:传染性最强时期为发病一周内,尽量不要外出,多孩家庭注意宝宝之间相互交叉感染;
02、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及时退热处理,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03、清淡软食:流质为主,避免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日常如何预防?
1、打疫苗:建议6月龄以上宝宝尽早接种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2次接种,EV71型感染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毒,以便尽早发挥疫苗保护作用,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2、勤洗手:家长要督促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外出玩耍回家后,应先洗手再进食。家长在接触宝宝、替宝宝换尿片、洗屁屁前后,也要注意洗手。
3、吃熟食:教育孩子不要吃生冷及来源不明、不安全的食物,避免病从口入。
4、少接触:家里要多通风透气,少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室内游乐场等人多密集、通风有限的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5、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门消毒柜进行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洁,可以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孩子的衣服被褥单独清洗,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6、勤锻炼:运动会给身体内的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定期锻炼会帮助心脏、血管的血液循环更有效地运转,增强体质,能有效抗病。
看完记得转发
让更多家长知道
一起预防病毒
保护宝宝不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