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贴士

健康贴士

健康贴士 科普园地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

上传时间:2021-06-03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有的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炎、舌炎等。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对幼儿健康危害大、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生聚集性等特点,2008年纳入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和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起病急,口腔粘膜可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

       绝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极个别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发病特点
       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托幼机构和学校怎么做

       1、做好晨、午检:发现儿童手、足、口腔等部位有疱疹,通知家长及时带至医院就诊。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要特别注意咽喉红、肿和深部疱疹。

       2、落实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制度:学校要对请病假的学生及时进行追踪随访,了解发病学生的情况并做好登记。

       3、环境卫生及清洁消毒工作:加强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等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设置充足的水龙头,配备洗手液;定期对教室、宿舍、校车等公共活动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

       4、宣传教育:教育学生正确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保障睡眠,增强个人抵抗力。

       5、警惕聚集性疫情:一个班发生2例及以上相同症状的可疑手足口病病例,要立即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隔离管理、患儿的同桌及密接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同时提醒家长不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减少感染他人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和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班级出现手足口病例,除了上述日常工作外,还要做好以下这些措施

       1、及时报告:尽快向当地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

       2、立即隔离:出现不适的学生,要立即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居家隔离或住院治疗至全部症状消失后7天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再返校。

       3、彻底消毒:门把手、床围栏、楼梯扶手、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玩具学习用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喷洒或浸泡,作用30min,最后均需用清洁水擦拭、冲洗干净。

       4、和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沟通解释工作,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制知识。

       幼儿得了手足口病,家长怎么做

       1、做好隔离:隔离期限为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周,一般隔离至发病后14天。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避免到小区内或商店门口的公共儿童游乐设施玩耍,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玩耍。

       2、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门把手、餐具、玩具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min。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要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作用30min。

       3、健康监护: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到医院就诊。

       疫苗: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防控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

       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其中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接种对象为6月龄-3岁婴幼儿,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EV71易感者。接种程序均为2剂次,间隔1个月。该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各位家长可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自愿、自费给儿童接种。

上一条: 肿瘤患者饮食该吃什么食物?

下一条: 肝癌为什么一发病就是晚期?怎样做到肝癌…

推荐文章

更多
电话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