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预防近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儿童青少年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任,教育和培养孩子是每个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青少年用眼过度、视屏时间过长、身体活动不足等问题逐渐增加,受这些因素影响,学生近视问题日益严峻。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近视率为14.5%,小学生近视率为36%,初中生近视率为71.6%,高中生近视率为81%。
同年河南省各省辖市、直管县的视力监测结果显示,小学阶段视力不良率约61%,高中阶段的学生视力不良率约达到91%。这说明目前的少年儿童视力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
视力不良的影响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正常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多数是由眼睛来完成的,视力不良是造成少年儿童学习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度的近视还能影响儿童的面容,多种体育运动不能参加,对成年后的择业、社交造成深远影响。同样,视力不良对成年人的工作效率、社交影响也不容忽视。
近视产生的危害
通常人们认为近视是一种常见病,只要戴上眼镜就能缓解。其实不然,近视一旦发生了就不可逆转,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还可能导致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其他危害,甚至会因此失明。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曾形容:“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令人)恐惧的事了”,所以眼睛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重要政策的颁布实施,说明国家已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层面。
国家教育部、卫生健康委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提出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并先后发布《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等规范和防控措施,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有效的阶段性进展。
5月11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及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主要任务:
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落实视力健康监测;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
通过合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为如期实现《实施方案》2030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关乎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未来。在这场全社会保卫眼健康的开卷考试中,国家已将近视防治的正确答案公之于众,那么,身处于这场考试中的家长们确实已经认真对待面临的问题了吗?
视力与学习不存在矛盾
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的视力好和成绩好能够选择的话,我宁可选择成绩,视力不好可以戴眼镜,成绩不好影响孩子的未来。”在这些家长潜意识中视力和学习已经成为不可兼得的对立面,事实并非如此,导致近视的因素比较多,用眼负荷重、缺乏运动与睡眠、电子产品使用过多都可以导致近视。所以,只要合理安排孩子学习生活的时间合方式,可以大大减少近视的概率。
预防近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
儿童青少年近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良的用眼习惯、电子产品的过度应用等,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产生无非是正确的引导缺失。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过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对孩子的不良习惯选择性忽视,甚至还包括一些医生和教师家长,一边把近视防控作为重要工作对待,一边无视自己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把合理用眼防范近视停留在了口头和书面上。其实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行为习惯和正确引导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的推动全社会的防控工作进展。
眼睛作为人体最宝贵的感觉器官,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降低近视发生的可能性,定期进行系统的视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来源:河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