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每一天都上演着关于“重生”的故事。
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手术,却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没有立竿见影的奇迹,却有日积月累的希望。
张大爷、小王和赵大哥,三位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患者,在康复医学科开启了他们的康复之路,也书写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篇章。
张大爷:从“无法行走”到“腿脚利索”
张大爷已年逾五旬,被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折磨,双腿疼痛难忍,连日常的行走都成了奢望。
为了治病,他四处寻医问药,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可疼痛依旧如影随形。在几乎绝望之时,听闻了我院康复医学科,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燕慧峰主任。
燕主任详细研究了张大爷的病情,决定采用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他运用无痛飞针技术,精准地将纤细的银针刺入张大爷膝关节周围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每一针都饱含着燕主任的专注与专业,仿佛在与病痛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开始,张大爷的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接受无痛飞针治疗时,尽管燕主任手法娴熟,但银针刺入穴位时仍会带来些许不适,中药外敷的味道也让张大爷有些不太习惯。
然而,每当他看到燕主任专注的神情和充满鼓励的眼神,他便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大爷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膝关节疼痛逐渐减轻,慢慢地能够短距离行走了。这小小的进步让张大爷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更加积极地配合后续的治疗。
几个疗程下来,张大爷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他又能像从前一样,自在的散步、买菜了。他逢人便说:“是郑州阳城医院康复医学科给了我重新走路的机会,这里就是我的康复希望之地!”
小王:从“车祸重伤”到“重返社会”
一场车祸,让年轻的小王经历了生死考验。
车祸导致脊髓损伤,术后下肢瘫痪,面对残酷的现实,小王一度意志消沉。
王亚琼医师在了解小王的病情后,为他制定了一套全面且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从基础的肢体康复训练,到心理疏导,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安排。
在运动康复训练中,王医师手把手地指导小王进行腿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练习,帮助他逐渐恢复肌肉力量。
由于长期卧床,小王的身体机能下降,训练时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心理上的压力也如影随形,他时常会因为康复进展缓慢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每当这时,王亚琼医师总会及时出现在他身边,给予他安慰和鼓励。王医师告诉小王,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在王医师的陪伴和鼓励下,小王逐渐调整好了心态,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
小王在王亚琼医师的悉心照料下,康复进程不断加快,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能够借助辅助器具站起来行走了。他眼中闪烁着泪花,激动地说:“王医生就是我的天使,是她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我一定好好康复,不辜负她的付出!”
如今,小王已经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赵大哥:从“偏瘫失语”到“重获新生
赵大哥因中风后遗症导致偏瘫,右侧肢体行动不便,还存在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生活的巨大变故让他一时难以接受,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
许运来医师接诊后,为他制定了系统的康复计划。在肢体康复训练中,借助智能被动训练器,帮助赵大哥进行右侧肢体的运动训练,同时运用专业的手法,纠正他的异常运动模式。
对于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许医师运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和言语评估及训练系统,耐心地引导赵大哥进行发音和吞咽练习。
在日常训练中,他常常因为无法准确发音或吞咽困难而感到挫败。有时,一个简单的音节,他需要反复练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吞咽障碍治疗仪的电流刺激也让他有些难以忍受。但许医师始终耐心地陪伴着他,不断调整训练方法和参数,鼓励他不要放弃。
在肢体康复训练中,赵大哥的身体协调性很差,站立和行走对他来说都异常艰难。但他看着许医师为他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也坚定了他康复的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不懈努力,赵大哥的右侧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言语也变得清晰起来,吞咽困难的问题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他感激地说:“许医师就像我的康复导师,每一个训练动作都耐心指导,是他让我看到了康复的曙光。”
现在的赵大哥,不仅能和家人愉快交流,还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张大爷、小王和赵大哥的故事,只是康复医学科众多“重生”故事的缩影。
在这里,每一天都充满着希望和挑战,每一位患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顽强。
康复医学,不仅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更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康复大厅护士站:56168525
康复医学科病房护士站:56168592